当前位置:首页 > 纪念地 > 报刊旧闻
使革命思潮澎湃不可抑——美洲革命报刊述略
时间:2020-03-22  来源:孙中山研究院

《少年中国日报》于1910年由孙中山所创立,其目的是在海外宣传革命思想,对提高侨民的爱国情操,以及与保皇派争夺海外的舆论阵地等方面,均有非凡的影响,故孙中山有言《少年中国晨报》的创办“使革命思潮,为之澎湃不可抑”。 

 

革命初期的美洲华文报刊

 

孙中山向来重视报刊对革命的舆论效力。在辛亥革命以前,由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派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保皇党之间,就为争夺美洲华侨的支持,展开激烈的舆论战。在檀香山(即今天的夏威夷),双方对垒的是保皇派的《新中国报》和革命派的《自由新报》。《新中国报》是梁启超于1900年创办,以“保皇即革命”为口号,孙中山曾在《檀山新报》上发表〈驳保皇党〉一文,指出该口号的虚伪性质。《自由新报》是同盟会檀香山分会机关报,1908年9月创办,以“颠覆异族政府”和建立“中华共和国”为宗旨,主张“明讨暗杀,抗粮罢工,同时并起,千途杂进”的手段同清廷作殊死的斗争。1908至1911年间,《自由新报》“几无日不与保皇党之《新中国报》笔战。且于笔战之外,往往因报上一字一句之微,与保皇党人涉讼法庭”。

 

少年中国晨报股票

少年中国晨报股票

 

在旧金山,战况也同样激烈。革命派的《大同日报》、《少年中国晨报》与保皇派的《世界日报》短兵相接。《世界日报》的前身是《文宪报》,1898年康、梁逃亡海外之后成为保皇派喉舌。《大同日报》原是保皇派控制的洪门致公堂机关报,1902年创办,却在1904年改组为革命派报纸。另外,支持革命派的华侨伍盘照创立的《中西日报》,乃当时全美最大的华文报纸,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其评论削弱了保皇派对华侨思想的禁锢和影响。

 

《少年中国晨报》的创办

 

《少年中国晨报》

《少年中国晨报》

 

不过,在美洲众多的革命报刊中,当以《少年中国晨报》最为重要。《少年中国晨报》创刊于1910年8月18日,前身是1909年创刊的《美洲少年》周报。

 

1909年11月,孙中山第三次来到美国,在纽约、芝加哥、三藩市等地设立中国同盟会分会。旧金山的同盟会分会是在1910年2月成立的,当时便想设立一份机关报以宣传革命。在旧金山同盟会分会中,以台山籍的黄伯耀、李是男、温雄飞等最为积极,他们有丰富办报经验,如黄伯耀就曾协助办好香港同盟会机关报《中国日报》,还参与《世界公益报》、《广东日报》、《有所谓报》编辑工作。1909年,他与李是男等在三藩市组织“少年学社”,出版油印刊物《美洲少年周刊》,风行于南北美洲各地。

 

于是,孙中山年居留旧金山期间,便与黄、李等人商定,将《美洲少年周刊》改为日报,并取“少年学社”的英文译名“少年中国会”本义,将新报定名为《少年中国晨报》。推举黄伯耀为总经理兼营业部经理,黄超五为总编辑,李是男为副刊及新闻编辑,黄芸苏、崔通约、伍平一、张蔼蕴为主笔。鉴于旧金山原有华文日报三家,皆每日午间出版,《少年中国晨报》决定以晨报姿态出现,每日清晨6时即出版。1910年2月,孙中山在《少年中国晨报》发刊词中指出:“革命事业可分两时期,一曰空言鼓吹时期;二曰武力实行时期,今日的口诛笔伐,是使革命思潮,为之澎湃而不可抑。”

 

 后来,同盟会在美国许多城市相继建立分会,旧金山同盟会也就成为美国同盟会总部。而《少年中国晨报》则从分会的机关报一变而为总会的机关报,作为活动联络点,发动广大华侨募集革命经费支持中国革命。因此,《少年中国晨报》发行量后来居上,影响力越来越大,成为革命派在美国西部的重要宣传阵地。 

 

总括而言,在辛亥革命前,美洲各地支持革命的华文报刊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多家俱有重要影响力的华文报刊对于报导中国国内形势、宣传革命思想,日益壮大革命党的声势、支持和动员海外华侨支持反封建革命等方面更是不遗余力。 

 

(作者:葛爽)

 

参考资料︰

徐培汀︰《中国传播思想史︰近代卷》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