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孙中山研究 > 史料研究
寻回孙中山身边的“失踪者”——陈耀垣先生
时间:2020-03-31  来源:孙中山研究院

在孙中山先生的革命追随者中,尤其是那些长期瓢泼在海外的华侨中不乏真英雄真好汉,虽然他们中大多数长久的被历史所淹没,或鲜为人知,或略知一二,香山华侨陈耀垣先生便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位。

 

一、早年经历

 

陈耀垣(1883—1949),广东香山县黄粱镇南山村(今珠海市斗门区干务镇南山村)人。幼年丧父,随寡母及兄嫂度日,白天营小买卖,晚上入夜学,数年后能书善文,被誉为“五山之怪杰”。

 

1911年的陈耀垣

1911年的陈耀垣

 

年稍长,赴上海谋生。1906应堂兄陈锦象之邀赴美国加州士得顿埠,初从事农业并接替经营“德和商店”。活跃于华人社区,加入民主党和基督教。不久结识孙中山,对孙中山的革命学说和个人才德十分敬佩。1910年2月,孙中山在三藩市组建同盟会分会,陈耀垣稍后即加入,协助发展会务并变卖所营商店财物资助革命经费,主持士得顿分部,被孙中山任命为同盟会美洲主盟人。期间曾与孙中山同吃同住,结为挚友。1911年2月3日,孙中山在三藩市召开党员大会成立中华革命军筹饷局。会后,孙中山与陈耀垣、黄芸芸等分别向华侨发表演说,两个月内为革命军筹得50万元。

 

二、革命筹款

 

武昌起义后,陈耀垣随孙中山返上海任职临时大总统秘书长。“二次革命”时,他又回到美国在华侨中进行反袁活动。民国元年(1912),在美国的中国同盟会易名美洲国民党总支部,其被选为士得顿党部代表、分部部长。1915年7月,出席国民党美洲支部在三藩市召开的第一次全美恳亲大会,商讨袁大计,使在美洲各国的国民党支部达成共识,增强团结。在这前后,他还协助孙中山筹建航空学校,培养出杨仙逸、张惠长、陈庆云等中国第一批航空人才。1921年7月,孙中山任命其为中国国民党驻三藩市总支部干事,负责组织和领导美洲各支部党员数千人。次年5月再次任命其为总统府秘书。

 

孙中山颁发陈耀垣总统府秘书任命状

孙中山颁发陈耀垣总统府秘书任命状

 

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受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海外部长林森指示,同年9月召开全美洲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来自美国各州与中南美洲共84个区分部的党员代表参加。会后,美洲的党员在华侨中筹得款项10多万元以赈济在“五卅”惨案、“六二三”惨案中的罹难者家属和失业劳工,又筹得巨款,购买铁甲战斗机支持北伐、襄办广州执信学校和建广州孙中山纪念堂等。

 

三、归国任职

 

1929年5月,陈耀垣代表中国国民党三藩市党支部回国参加孙中山奉安大典,为孙中山守灵。自此在国内定居工作。之后历任国民党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兼任国民党政府侨务主任委员。

 

1930年11月递补为国民党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1931年,当选国民党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兼海外党务计画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32年任国民党西南政务委员会常委。

 

1935年11月,当选为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执委,后兼海外党务计画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38年10月,日军侵占广州,避居香港。1941年12月,香港沦陷,经梧州到重庆。1945年5月当选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48年4月,任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委员。1949年1月,任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副委员长。4月南京解放,回香港。同年10月23日,在香港病逝,享年66岁。

 

四、永恒纪念

 

2014年11月12日,陈耀垣文物捐赠仪式暨《陈耀垣先生纪念展览》开幕仪式在孙中山先生的家乡翠亨村孙中山纪念馆举行。开幕式上,陈耀垣先生的儿子陈国勋用粤语深情回顾了孙中山和陈耀垣之间的友谊。他说:“革命经费与革命成果之间息息相关,赤手空拳难以成就革命。在革命最艰难的时候,孙中山常常亲自出马,到美国各地筹款、宣传革命,父亲不但常陪伴孙中山左右,还把自己的店铺和其他财产变卖资助革命。现在家藏这些文物落脚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等于让他们‘叶落归根’。在这里,父亲陈耀垣先生的文物和孙中山先生的文物保存在一起,就像是老友相逢,九泉之下的父亲也一定感到欣慰的。”

 

陈耀垣书法真迹

陈耀垣书法真迹

 

2016年9月,在孙中山先生诞生150周年之际,喜迎由孙中山故居纪念馆馆长黄健敏先生撰写的《陈耀垣先生传》付梓出版,该书的面世使得一位孙中山身边的“失踪者”重新回归人们的视野,让后人循着时间的脉络得以重温往昔先贤的德峥嵘岁月和不朽功绩。

 

(作者:楚秀红)

 

参考文献:

1.黄健敏着:《陈耀垣先生传》,文物出版社2016年9月版。

2.中山市档案信息网,陈耀垣条。:http://www.zsda.gov.cn/plus/view.php?aid=375。

3.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编:《陈耀垣先生纪念展览》,2014年11月。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