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孙中山的机要秘书——李仙根
时间:2020-04-15  来源:孙中山研究院

李仙根(1893—1943),名蟠,广东香山县石岐紫里人(今中山市石岐区)。出生于书香世家。曾祖李遐龄,为岭南名士:父亲李达庐,为光绪年间举人,在乡教书。 巧合的是,李仙根与孙中山都是11月12日出生。

 

李仙根

李仙根

 

李仙根所走的道路与其先辈大有不同,他一生服膺于孙中山的革命理念,积极投身变革洪流。所以他是文人,是革命者,也是活跃于华南政界的名流。  

 

1908年,他入广东陆军小学,加入同盟会。与同班同学邓演达一起参与辛亥武装起义的筹备。1912年负笈日本,结识朱执信、胡汉民、古应芬、廖仲恺、汪精卫等追随孙中山的革命者。之后,曾参与中华革命党事务运作。1917年回国结婚并长期追随孙中山,在广州、香港从事革命活动。1922年,陈炯明部叛变,孙中山脱险赴沪。李仙根以孙中山机要秘书身份受命留港,与讨陈驻港办事处同志配合,负责孙中山的机要联络工作,以确保孙中山及时掌握广东事态变化,指导革命行动。

 

1923年5月,李任大本营驻江门办事处秘书长,协助办事处主任古应芬统管西江军务、政务,调节水陆各军。同月,进驻肇庆。当时,西江前线将领邓演达、李济深、黄绍雄、白崇禧、李宗仁等都是李仙根的同学。8月至11月,孙中山亲临东江讨陈前线督战,迁大本营于石龙(后改设行营),轻装简从,文官自始至终随行者仅李仙根一人。其间,李紧随孙中山多次亲临前沿视察阵地,鼓舞土气。为便于行动,行营设于列车之上。11月12日,军情突变,败兵溃退,一时秩序大乱,李胸、足撞击致伤,仍负痛护持孙中山急登车头,行至仙村会合古应芬、罗翼群等同车返省。不久,叛军败退惠州,东江稍定,行营结束。

 

1924年11月10日,孙中山与李仙根等在广州陆海军大元帅府合影。

 

1924年11月10日,孙中山与李仙根等在广州陆海军大元帅府合影。

 

在此期间,李以侍从秘书任机要秘书职,与众幕僚相随孙中山对内筹划改组国民党,对外准备北伐。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李仙根以“联义社”方面的代表列席大会。当月,孙中山手令省长委任李仙根为香山县县长。8月,李离县任仍回帅府,治县虽仅半年余,颇有政声,今石岐孙文路就是李在任内修建拓宽的。11月13日,孙中山北上,胡汉民留守广州代行大元帅职,李仙根亦留帅府。孙甫抵天津病情即恶化,李接急电应召北上。侍疾其终。

 

这期间,他在日记中逐日记录孙中山病情变化和医疗措施,包括每日体温脉搏血压,以及孙中山的言谈和精神状态等。同时,他对孙中山身边的政治活动以及海内外的形势动态,以至病逝后在北平治丧期间的情况,亦有简要记述。孙中山逝世后,李参加治丧委员会,兼负秘书、总务两组实际工作,秘书组组长为汪精卫,总务组组长为胡汉民。由孙中山在病重时电召李仙根北上陪同,足见对李信任。而李亦对孙中山“事之如父”。孙中山弥留诀别,李为极少数随侍在侧,目击全过程者。(李的女婿王业晋曾透露,李是孙中山国事遗嘱起草者。)

 

1925年9月,李出任江门政务专员。12月1日,就任中山县长。1927年出洋考察。回国后,应胡、古之邀任国民政府机要秘书。后任中山县县长,还任粤汉铁路南段局长历4年,协助广九路的建设。路成,转任西南政务委员会委员,全力投身铁路建设,以继承孙中山的遗愿。抗战开始后,国仇家恨,李仙根积极投入抗战工作。被任命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曾只身前往武汉、重庆,共赴国难,对时政有所抨击。1943年6月15日,因胃病大出血病逝,年仅50岁。而孙中山的卫士长马湘却认为李是死于国民党特务组织蓝衣社的暗害。 对此,家人已无力查证。不过,李仙根在重庆独居时,确有一名军统特务以照料生活为名,对李实行长期严密监视。李仙根逝世时后,国民党方面在重庆召开追悼大会,除许多高官到会外,中共方面有董必武、邓颖超联袂莅会。李仙根家学渊源,工诗文,书法刚劲。与谭延闿、胡汉民、廖仲恺、古应芬、于右任等多有唱和,着有《岭南书风》、《小容安堂诗抄》等。

 

(作者:楚秀红)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