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孙中山亲属与中山陵
时间:2020-04-27  来源:孙中山研究院

一代伟人孙中山逝世后安葬在南京紫金山,是出于其生前遗愿。在1912年3月10日,孙中山在胡汉民等人的陪同下行猎紫金山时曾表示:“待我他日辞世后,愿向国民乞此一抔土,以安置躯壳尔。”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与世长辞。中国国民党成立葬事筹备处主持建造中山陵。自此后,孙中山亲属关心参与中山陵的建设和发展,并在中山陵园留下历史的印迹。

 

为陵墓建造贡献心力

 

1925年4月21日,宋庆龄等登上紫金山为孙中山选墓址,左六为宋庆龄,左八为宋美龄。

1925年4月21日,宋庆龄等登上紫金山为孙中山选墓址,左六为宋庆龄,左八为宋美龄。

 

在中山陵筹备、选址、圈地、设计、建造的整个过程中,宋庆龄、孙科、宋子文、孔祥熙等家属都全程参与。宋庆龄、孙科担任孙中山先生葬事筹备处家属代表,宋子文、孔祥熙担任委员,其中宋子文为常务委员,负责工程;宋庆龄在孙科等人的陪同下三次上紫金山为孙中山选择墓址;孙科提出了悬奖办法征求陵墓图案,并积极筹措建陵经费,督促陵墓工程建设;蒋介石于1927年被加推为孙中山葬事筹备委员后,发出布告下令保护陵工,命令协助陵园赶修陵园大道;孙中山女婿戴恩赛等亲属视察陵墓建设情况,也为中山陵墓的建设贡献了诸多心力。参加奉安大典

 

1929年1月14日,国民政府成立总理奉安委员会,筹划移灵事宜。1929年5月初,当时正在德国的宋庆龄得知奉安的确切消息后,取道苏联回国参加孙中山的奉安大典,于5月18日下午抵达北平。

 

宋庆龄、蒋介石、宋美龄等护送灵柩至江边码头

宋庆龄、蒋介石、宋美龄等护送灵柩至江边码头。

 

在迎榇奉安期间,孙科、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担任奉安委员会委员,蒋介石为主席委员,孔祥熙为办公处总干事,孙科任交通组主任,宋子文任财务组主任,负责奉安迎榇的组织工作。同时,他们与其他亲属如宋庆龄、宋美龄、宋子安等一起参加了碧云寺守灵、易棺、移榇、公祭、奉安等事宜,成为孙中山安葬南京的组织者和见证者。

 

1929年5月26日下午5时,孙中山灵榇专车启程南下。奉移的列车共15节车厢,孙中山灵车位于第六节,第五节是宋庆龄乘坐的花车,第七节是孙科夫妇乘坐的花车,其余各节车厢分别乘坐迎榇专员、外宾、卫士等。

 

1929年5月28日起,中央委员、各特任官轮流在中央党部守灵,3人为一班,每班4小时,共22班,直至6月1日奉安日为止。第一班由蒋介石、谭延闿、胡汉民守灵。1929年5月29日至31日在中央党部举行了三天公祭,宋庆龄率亲属、戚属50余人致祭。

 

1929年6月1日举行奉安大典,凌晨4时孙中山灵榇从中央党部起灵,总干事孔祥熙执旗前导,4点15分起狮子山炮台鸣礼炮一百零一响。孙中山家属、亲友分乘十辆马车送灵出朝阳门。奉安日参加送殡的共有10个行列,第七行列中的执绋者为孙中山亲属。奉安礼成,由夫人宋庆龄率领孙科夫妇、戴恩赛夫妇等,将墓门关闭,奉安大典告成。

 

致力陵园建设

 

孙中山奉安中山陵后,陵园方面重点进行建设与管理,先后兴建了藏经楼、音乐台、中山植物园、紫金山天文台、中央体育场、陵园新村、阵亡将士公墓、航空烈士公墓等一批纪念建筑、文体设施和名人墓葬。在此期间,孙科、蒋介石、宋美龄、孔祥熙、宋子文等均担任过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及国父陵园管理委员会委员,对陵园的各项建设和管理给予关心和支持。孙科被称为陵园的“当家人”,担任常务委员,负责陵园的日常管理和建设,主持修建了中山文化教育馆以及抗战胜利后陵园恢复建设等;蒋介石、宋美龄在陵园修建了美龄宫别墅、自选墓址正气亭、修建烈士公墓、创办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抚育忠烈遗孤)等。他们与陵园产生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无不浸透着对孙中山的怀念和崇敬之情。

 

谒陵寄托哀思

 

1930年11月12日,蒋介石、张学良等谒陵。

1930年11月12日,蒋介石、张学良等谒陵。

 

孙中山安葬南京紫金山后,中山陵成为联结海峡两岸的历史纽带和海内外华人共同瞻仰的圣地,每年吸引着数百万计的海内外同胞和国际友人前来参观拜谒,孙中山亲属也经常前往拜谒。八十多年来,每逢孙中山诞辰、逝世、奉安等重要纪念日,以及辛亥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宋庆龄、孙科、蒋介石、宋美龄、孙中山孙辈及曾孙辈等亲属都曾专程来中山陵参观拜谒,缅怀先人。

 

1948年5月21日,蒋介石以总统身份前往中山陵拜谒。

1948年5月21日,蒋介石以总统身份前往中山陵拜谒。

 

1949年10月19日,宋庆龄拜谒中山陵。

1949年10月19日,宋庆龄拜谒中山陵。

 

规模浩大、气势恢宏的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寝,它既承载着伟人的气韵、万千同胞的怀念,也承载着孙中山亲属们的无限哀思。在未来,它仍将是海内外华人的精神家园,继续发挥着联结中华民族同胞的作用。

 

(作者:佘凤英)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